前段时间,因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大型反种族歧视示威可谓席卷全美。其规模之空前,甚至一度达到了1968年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后的盛况。这场风暴甚至刮遍了全球,连加拿大和欧洲都纷纷响应。一时间,黑人种族歧视一下成了众矢之的。
要剖析这背后歧视的根源,无非还是老生常谈的近代黑奴贸易。从15世纪开始,来自欧洲的殖民者便将足迹踏到到非洲大陆。而罪恶的黑奴贸易便开了始,同时开始的还有黑人和白人仇恨。由于武器装备和科技文明都不如白人,这场长达数百年的拉锯战里,黑人总是处在下风。
即便在如今这个高度文明的社会,黑人和白人的地位悬殊依然清晰可见。虽然明面上的歧视和对立消失了,但白人依旧掌握主流话语权的西方社会,那些对黑人暗戳戳的歧视和恶意依旧无处不在,弗洛伊德之死便是一个极佳的例子。
那么,这场拉锯战里,有没有黑人占上风的情况呢?其实是有的,就像19世纪初的那场“海地大屠杀”,就是一个模板。黑人不但翻身当了殖民地的皇帝,还将领地内的白人大肆屠杀。而后来这场斗争的结果又是如何?还请各位接着往下看。
海地,一个位于加勒比海北部的岛国,这是哥伦布当年抵达美洲大陆时发现的第一批岛屿之一。也就在哥伦布发现不久,海底便沦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到了1697年那会,海地又被西班牙人转手割让给了法国,还改了个名字叫法属圣多明戈。
也是法国人的入驻,海地开始变得真正富庶起来。他们不但打击了周边海域猖獗的海盗,还劝说不少猎人移居到了殖民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加上治安环境的越来越好,没多久,海地竟成了美洲大陆最富庶的殖民地之一。
因为入驻的白人越来越多,和海地当地黑人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甚至在1681年,法王路易十四还颁布了一项《黑人法令》,将种植园主对黑人的虐待进行了合法化。这让黑人的处境一落千丈,人性是黑暗的,没了约束的白人奴隶主开始肆意处刑虐杀黑人,海地黑人苦不堪言。死的死,逃的逃,度过了极其凄惨的一个世纪。
这种情况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才终于有所缓解。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远在大西洋彼岸的海地也受到了冲击。焦头烂额的法国殖民者无疑给黑人提供了造反的机会,其中就有一个叫让-雅克·德萨林的黑人,带领海地人民一手策划了1791年的黑人大起义。
说起德萨林的来头,也是苦大仇恨。早年在一家法国奴隶主的甘蔗园干活,累死累活不说,后来还被卖个另一个自由黑人当私人奴隶。因此,德萨林无疑能代表广大被压迫剥削多年的海地黑人。
起义于1791年8月22日在海地北方平原爆发,德萨林亲自带着20多万海地黑人起义军同法国、西班牙以及英国等老牌殖民国家作战。由于已经被奴役了上百年,德萨林这次起义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不仅偷到了西方殖民者的武器,还将其使用方法完整教会了其他黑人同胞。
在德萨林他们顽强的抗争下,最后竟打赢了这场战争。随着1803年最后一场战役结束,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宣布,建立起了海地共和国。而一直领导起义的德萨林自然被推选成了国王。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叫“海地共和国”,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德萨林独裁的国家。而德萨林称帝后,发布的第一道命令便是杀光海地所有白人。一时间,风水轮流转,白人成了受迫害的对象。
这道命令落实得相当快,在短短2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海地境内就有将近5000多名白人遭到了血腥屠杀。剩下的也都纷纷逃回了祖国,半年后,海地共和国境内已经看不到一个白人殖民者。
那么,白人走后,海地人民过上了好日子吗?很遗憾并没有,虽然黑人掌握了政权,但很快又陷入了他们几千年那套“部落争斗”的窠臼当中,由于权力斗争,德萨林在当了2年皇帝后在首都太子港被人刺杀。德萨林一死,国家马上陷入到了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状态,从此之后便是长达数百年的内战,国内也是一地鸡毛。
一直到今天,海地依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该国以最原始的农业经济为主,基础设施可以说聊胜于无,全国甚至有高达百分之70的人出于无业游民状态。
反观1791年黑人起义之前的海地经济,光是靠白人种植园的蔗糖,每年就能纯收入1.63亿磅,曾一举跃居美洲经济中心。赶走白人的他们,估计肠子都要悔青了。
当然,白人也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如果这百年里他们足够勤劳一点,努力学习西方的制度技术,又何至于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呢?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