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智库
李嘉诚的投资秘诀
2019-04-23 13:15  Click:614

    对于大多数生意人而言,交易的对象无非是产品和服务,对于李嘉诚来说,则是一间间公司。

    资本视野和全球格局是李嘉诚与众不同之处。在他眼中,全球就是一个超越国界的大市场,随行就市、低买高卖则是颠扑不破的生意法则;在他手中,“公司”变成了“产品”,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分拆、出售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手法,实现业务组合和资产配置的优化。

 

    如同一位高明的魔术师,李嘉诚60多年一直不厌其烦地玩着资本魔方的游戏,腾挪转移之间,将那间生产塑胶花的“长江工业有限公司”,运作成为华人世界首屈一指的资本帝国。如今,随着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重组、分拆,李嘉诚的“资本魔方”又将上升一个新的量级。

 

    在大众传媒与普通民众眼中,李嘉诚那些难以理解的行为往往被解读为“撤资信号”。但是如果我们抛开先入为主的成见,纯粹从商业角度审视,则不难发现李嘉诚的资本运作不仅带有生意上的合理性,也为中国企业家提供了企业经营的新思路。

 

    • 通过业务重组和架构调整,革除公司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弊端,释放更大的价值空间。

 

    长江实业通过持有49.97%和记黄埔的股权,控制旗下系列公司的“金字塔式”股权结构,是李嘉诚过去60多年搭建的集团架构。这个架构下,长江实业作为旗舰,在地产主业之外,从事飞机租赁、酒店经营及套房服务、物业及项目管理、基建业务、证券投资等业务。和记黄埔则是另一个多元化业务平台,从事地产、基建、电信、零售、港口、能源等六大核心业务。

 

    可以发现,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均属于多元化企业集团,业务庞杂,并且在基建、地产业务上形成潜在的竞争关系,不利于未来的良性发展,因此存在业务重组的必要性。

 

 

 

 

 

 

 

 

    • 通过业务重组和分拆上市,消除综合性集团的多元化折让(conglomerate discount)。

 

    船大难掉头,一方面是指大型集团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惯性思维带来的势能。大有大的好处,也有大的弊端。一个突出的问题便是多元化折让(conglomerate discount)。

 

    像长江实业这样的多元化集团,由于各项业务的净利率、回报率、市盈率、折旧率存在差异,出现整体市值小于个体相加的情况,即旗下上市公司内在价值之和大于集团整体市值,两者之差就是所谓的多元化折让(conglomerate discount)。按照2014年6月30日的股价计算,长江实业股东应占账面权益比长江实业的市值高出23%,约合870亿港币。也就是说,目前架构下,长江实业股价被低估了23%,业务重组、分拆上市有助于释放这部分价值。

 

 

 

 

 

 

 

    • 消除分层控股架构,提高透明度和业务一致性、提升规模、提高效率和灵活性。

 

    既有的股权架构下,长江实业是集团旗舰,通过控制子公司和记黄埔,进而控制一系列孙公司,这种叠床架屋的“垂直型”股权结构,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不断收购整合而形成的自然结果,那么李嘉诚此番将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业务重组、分拆上市则是有意识地“修剪资产树”。

 

 

 

 

 

 

    2014年12月11日、2015年1月2日,李嘉诚在商业环境异常开放宽松的开曼群岛注册了两间豁免有限责任公司,即长和(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长地(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在新的股权架构之下,长和与长地处于平行关系,分别经营非地产业务和地产业务。

 

    这一目标,分为四步实现。第一步,以协议安排方式将长江实业集团的控股公司由长江实业变更为长和,长江实业股份等价置换为长和股份;第二步,和记黄埔向李嘉诚信托定向收购6.24%赫斯基普通股权,收购以定向增发长和新股置换赫斯基股权的方式进行,交易完成之后,和记黄埔成为持股40.2%的最大股东;第三步,和记黄埔与长和以1:0.684的比例换股,和记黄埔全面退市,业务整合到长和旗下;第四步,长和地产业务剥离到长地旗下。
 

 

    房地产业务与多元化业务组合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分拆之后长和、长地的市值可以得到更公平的评估,同时解除了原来架构下地产、基建业务的潜在竞争关系,增强了整体业务规模。

 

    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共同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如两者分别持有和记电讯1.08%、65.01%股权,分别持有TOM集团12.23%、24.47%股权。此外,两者共同出资参与基建项目的投资,共同开发大量物业单位,如北京东方广场项目(该项目现今被汇贤产业信托持有,该基金由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共同出资组建)。业务整合之后,盘根错节的股权关系得到理顺。

 

    在新的架构下,长和、长地的业务边界更加清晰,有利于投资者区分业务关系,并根据各项业务的市场表现,选择符合自身投资偏好的投资对象。并且,由于分拆消除了和记黄埔这一层控股结构,投资者与李嘉诚家族及其信托基金处于同一个投资层级,信息透明度因此得到了提升。

 

    每个生意人都掌握着一定的资源,他们手中的资源有多有少,有大有小,如何有效利用既有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生意的大小。有些人资源众多,却无力盘活,只能坐吃山空。还有些人,虽然手中资源有限,却掌握了商业经营的要领,以少生多,生生不息。

 

    李嘉诚无疑属于后者,他的起点并不起眼,他却如“变戏法”一般,将籍籍无名的“长江工业有限公司”运作成华人世界首屈一指的商业帝国。其中,有加法(兼并收购)、有减法(资产出售),也有乘法(资产重组)——兼并收购是“量的积累”,资产出售是“质的提升”,当掌握的资源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时,便出现了更大的整合空间。此番李嘉诚的“世纪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的同时,也激活了未来的变量。这个过程无疑值得学习和借鉴。

 

    在新的架构下,长和、长地的业务边界更加清晰,有利于投资者区分业务关系,并根据各项业务的市场表现,选择符合自身投资偏好的投资对象。并且,由于分拆消除了和记黄埔这一层控股结构,投资者与李嘉诚家族及其信托基金处于同一个投资层级,信息透明度因此得到了提升。

杜博奇:秉承写史笔法,记录当代中国商界变迁。作者杜博奇,财经作者,长期观察本土商业史和公司史,著有《中国高层经济智囊》(合著,中信出版社)、《中国首富报告》等作品。

Comments
0 comments